1981年9月-1987年7月 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6年9月-2000年7月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肿瘤学临床在职博士,获博士学位。
1998年-1999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放射介入科、外科访问学者。
2003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肝胆外科与肝脏移植中心访问学者。
1987年起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任住院医生,掌握了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完成各种腹部肿瘤根治术,如大肠癌、胃癌、乳腺癌的根治术。1992年开始将"肝癌研究"定为专业发展方向,集中精力进行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8年肝胆科成立后一直在肝胆科工作,专业上以外科为主,多学科兼顾,熟悉肝癌多种学科的治疗方法,是肝癌诊治的多面手,可独立完成高难度的肝肿瘤切除术如巨大肝肿瘤切除术、肝中央型肝癌切除术、肝癌二期切除术等。多年来一直开展肝癌的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与超声介导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有着数百例手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9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放射介入和外科,回国后率先在中山大学系统开展肝癌的射频治疗,至2006年底已经完成近600多例次的肝癌射频治疗,其中小肝癌450多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并先后应邀到国内近十家大医院作肝癌射频治疗的学术演讲和手术操作表演。目前致力于开展、研究和推广“小肝癌的射频微创治疗”,努力提高小肝癌的射频微创治疗效果,达到不用开腹手术便能治愈小肝癌,使其总体疗效接近或达到手术切除,从而部分取代开腹手术切除。
参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进修医生和临床住院医生的各种教学工作,多次参与编写各类肿瘤学教材,2000年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临床科研以"小肝癌的临床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多篇有关小肝癌的论文,前期的研究为:简化和改进小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方式、小肝癌癌旁的病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最近开展小肝癌的多学科非手术微创治疗,综合射频消融、瘤内药物注射术、亚肝段栓塞术等多种手段,提高非手术微创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并发表了"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论文,在2001年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和第二届中国肿瘤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小肝癌微创治疗"的观点,并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共发表50多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8篇,主持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分题、省科委、广州市科委、国家重点学科专项基金、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等多个肝癌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小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研究"同时得到了广东省科委、广州市科委、国家重点学科专项基金、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共四个部门的资助,还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及院级的肝癌研究科研课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 理事、组织委员。
2001年8月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学科融合提高肝癌疗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001年7月 广州市 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学科融合提高肝癌疗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001年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综合介入和外科手段提高肝癌疗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999年1月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提高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1998年1月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血清甲胎蛋白半衰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基金:小肝癌多学科微创治疗
广东省科技攻关课题:小肝癌微创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广东省卫生厅课题:小肝癌的局部微创治疗与手术切除的临床对照研究
广州市科委:小肝癌局部微创治疗的研究与应用
广东省卫生厅高难、高新医疗项目技术规范与准入标准:肝癌介入治疗规范与评估标准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端粒酶在预测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综合研究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介入球囊间断阻断肝动脉血流合并中药华蟾素灌注碘油栓塞治疗不宜手术切除肝癌临床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原发性肝癌1号染色体长臂扩增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肝癌外科与介入治疗对比研究
电话与传真:(20)87343117, 873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