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ars 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伽玛刀,第一代伽玛刀有179个钴源,后来改造成的第二代、第三代伽玛刀有201个源共6000Ci。所有源分布在一个半球形厚壳的北半球上,聚焦后在肿瘤处形成“锐利如刀”的剂量分布,因此称为伽玛刀。我国第一台伽玛刀于1996年由深圳OUR公司生产,它由30个源旋转形成聚焦式的剂量分布。伽玛刀原来主要用于颅脑疾病的治疗,目前改进型的伽玛刀可广泛用于全身小体积肿瘤的治疗。
伽玛刀的起源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ars 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伽玛刀,第一代伽玛刀有179个钴源,后来改造成的第二代、第三代伽玛刀有201个源共6000Ci。所有源分布在一个半球形厚壳的北半球上,聚焦后在肿瘤处形成“锐利如刀”的剂量分布,因此称为伽玛刀。我国第一台伽玛刀于1996年由深圳OUR公司生产,它由30个源旋转形成聚焦式的剂量分布。伽玛刀原来主要用于颅脑疾病的治疗,目前改进型的伽玛刀可广泛用于全身小体积肿瘤的治疗。
伽玛刀的治疗原理
1.通过旋转锥面聚焦方式将30个钴源、8500Ci的能量聚焦于一点。治疗时30束射线向焦点处旋转聚焦,使每束射线变成一个动态的圆锥扫描面,焦点处为圆锥的顶点。焦点处的病灶受到的是持续性的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是扫描式的低剂量照射,从而拉大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梯度,使之能有效杀灭肿瘤,减轻周围组织损伤。
2.治疗前,首先要用立体定位系统对病灶进行诊断定位,立体定位系统是一个特制的坐标系,病人在立体定位系统相对固定后,通过CT/MRI对病灶进行断层扫描可显示出病灶与坐标系各参考点的相对位置。诊断定位后,治疗计划系统自动对CT/MRI扫描图片进行处理,计算机重建体表、病灶和其周围敏感组织的三维形态,并依据医生开据的处方剂量进行治疗规划,计算出治疗所需靶点数、靶点坐标、每个靶点使用的准直器号和照射时间等。在接受到治疗计划系统的有关数据后,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治疗床依次将各靶点送到焦点,并打开相应的准直器进行定量的辐照,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伽玛刀的适应症
1.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年迈、医学原因不能行手术治疗及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原则上病灶应小于6cm,临床上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地转移者。大的病灶应慎用或配合常规放疗及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2.中心型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常不单独使用,可作为和常规放疗或和化疗配合的肺癌综合治疗手段。
3.肺转移癌:
各种肿瘤的肺内转移灶均可考虑行立体定向放疗,或配合化疗的综合治疗。
4.纵隔肿瘤:
胸腺瘤,转移性肿瘤、肿大淋巴结,包括术后残留、复发病变等,可配合手术、常规放疗、化疗综合治疗。
5.肝癌: 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
肝内病灶最好不超过3个,无散在卫星小病灶,无广泛全身转移,病灶直径最好小于6cm,或经介入治疗病灶直径缩小至6cm以下,确定肝内是否为孤立病灶及有无卫星病灶,最好以数字减影检查结果为准,CT增强扫描不能保证完全发现较小散在的卫星病变。
6.胰腺癌、胆管癌:
出现梗阻性黄疽的病例应先行胆、肠吻合手术,或行经皮肝穿,胆管内或外引流术或内支架术,以缓解黄疸后再行本治疗。
7.盆腔肿瘤:
直肠癌术后复发灶尤其是骶前复发的病灶、另外前列腺癌、宫颈癌、膀胱癌、卵巢癌所致盆腔内的转移瘤等可酌情予以治疗。
8.其他: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淋巴结转移癌等。
伽玛刀治疗禁忌症
大量胸水、腹水、恶液质、并发严重感染,估计治疗不会给病人带来明显利益的,可考虑列为禁忌。
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除外)、腹腔内肿瘤与肠管有粘连等,这些肿瘤治疗应慎重,易造成正常腔道器官的放射损伤,如穿孔、溃疡、狭窄和出血等,故不建议使用单次大剂量分割方法。
伽玛刀的优缺点
1.优点:能小野空间聚焦;能单次或分次大剂量照射;靶区剂量率高;正常组织剂量和剂量率低等优点。
2.缺点:较难实施调强照射;较难实施对大体积病变的照射;较难利用时间剂量分次因子;较难实施照射中肿瘤位置和剂量的监测;较难避免低剂量照射的敏感性问题。
伽马刀的治疗价格
由于各地的物价水平不一样,各地的伽玛刀治疗费用也不一样,大约在10000元至20000元之间。
(备注:治疗的费用随治疗的靶位的增加会出现不同的浮动,以上的价格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