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值为(RIA法)小于20mg/L;
(2)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值为(RIA法)小于4.3mg/L,(EIA法)小于5mg/L,双抗体法小于10mg/L;
(3)尿中 CEA:正常值为1土0.77μg/d(RIA法);
(4)血清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正常值为(RIEP法)小于28.6mg/L;
(5)血清碱性胚胎蛋白(BFP):正常值为小于120mg/L。
检测AFP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CEA主要用于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的辅助诊断;PCAA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BFP主要用于胆囊癌、胆道癌、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白血病、骨瘤等的辅助诊断。有时几项生化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生化检查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AFP)
这是一种蛋白质,存在于胎儿的血清中,是胎儿血液的一种正常成分。但出生2周后就测定不出来了。但是,人得了肝癌,这种蛋白质又会在病人血清中出现,若AFP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则应高度怀疑肝癌。它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5%以上。此外,临床上常常把AFP逐渐升高,视为术后复发的信号。所以,肝癌病人在手术切除癌瘤以后,医生总是叮嘱每周检查一次AFP、就是这个道理。
(2)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最早是从消化道腺癌中发现的。特别是大肠癌病人,其血清中CEA含量较高,因此,测定CEA对大肠癌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后来又陆续证实CEA也见于肺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等肿瘤。所以,CEA也是一种肿瘤的相关抗原,并无明显的特异性,即不是大肠癌所特有的。但是,临床上在大肠癌切除术后给病人反复检查血清CEA含量,对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其道理与AFP一样。
(3)L酸性糖蛋白
这种糖蛋白在肺癌病人血清中含量明显增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在80%左右(肺鳞癌可达90%),肺癌术后测定L酸性糖蛋白,也有助于判定治疗效果,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
(4)与EB病毒有关的几种抗原
包括病毒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和核抗原(NA)等。这些抗原对鼻咽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对早期诊断,参考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