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第一、加强护患交流 语言是促进护士与患者相互交流信息与认识的工具,也是护理成功的前提。患者往往根据护士的言行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因此,护士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的素质水平,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信心。患者在愤怒、悲伤等心理阶段,对语言刺激异常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能力异常低下,为此,心里治疗首先要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抚慰他们的心理创伤,调理他们的心态平衡。在言语上,护士应亲切耐心,关怀和体谅,语气温和,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并注意观察病情,了解思想,接受合理建议。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性语言,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要严谨,要有科学依据,切不可主观武断,胡乱猜想。
第二、语言交流 肝癌的患者语言交流非常重要,做好健康宣教,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制定学习目标,内容应根据患者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使患者对健康教育既感兴趣又有实效。护士在指导中应注意沟通技巧,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领会健康教育内容的意思,并按健康教育要求去做。护士应根据个体喜好选择患者最喜欢、最愿意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使其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觉。
第三、非语言交流 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言词+38%语调+55%态势语言,护士要认识到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皮肤的接触等都可以减轻患者的不安心理。
第四、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心里治疗成败的关键,在工作和与患者交往中,护士以诚恳热情、乐观自信的情绪,严肃认真、轻柔敏捷的态度去感染患者,使患者从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护士轻轻的一句问候,细心的一次安抚,都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慰从而增强治疗的自信。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住院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使患者焦虑不安,护士应尽己所能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住院环境,努力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色调柔和、良好的环境去激发患者积极情绪来应对治疗。
第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关心患者,对患者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进或超前的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里治疗方案,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对于刚确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言行谨慎,对于患者的询问要探明其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患者的所提问题,不可直言,减轻患者的受打击的程度,以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第六、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癌症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再以患者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同情患者,给予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第七、协调病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病友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由于背景、习惯与职业地位不同,争执是常有之事,护士应积极协调帮助并尽快为他们建立起友谊,使其相互理解,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相互关心、支持、照顾、勉励,从而消除因住院而引起的不良心理。
病情变化时的心里治疗:当患者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此时护士应给予关怀,说明疾病正在得到治疗,同时强调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预后。可以向患者讲述以往成功的病例,鼓励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治疗过程中的心里治疗: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向患者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消极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及时调整患者的心态,做好生活指导;对于乐观的患者,要做好康复指导,留心观察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护士也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患者感到心理满足,情绪愉快。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冷静热情,耐心和果断,有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