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肿瘤患者从临床治疗转为家庭治疗时,已经经过怀疑、紧张、恐惧等心理过程。此时,可出现三种情况:
1、相对稳定状态的病人:这类病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文化程度较高,家庭负担轻,自信心和自控能力较强,能接受疾病诊断,用科学态度对待治疗方案,主动配合医生,在家里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向这类患者适时地提供有关可能出现治疗的副作用以及机体耐受程度的信息,从生活上和精神上安慰他们,使患者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消除不安,建立信心,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战胜病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低潮状态的病人:忧郁悲伤,顾虑重重,精神负担过重。这类病人以青壮年较多,经济尚不宽裕,家庭负担较重。他们认为得了绝症后一定是人去财空,因此悲观绝望,失去生活的勇气。对这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病人承认和正确对待现实,绝不能坐以待毙,不可因过分同情,给病人不切实际的希望。要把有关癌症知识反复耐心的讲解,并介绍转归患者,请其现身说法,鼓励他们多联系、沟通,调动他们与癌症作斗争的积极性,使之从消极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3、癌症晚期的病人:癌痛折磨痛不欲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情绪恶劣易波动,时而拒绝治疗,时而又乱求医,对癌症的恐慌及对死亡的恐惧,使心理处于极度不安状态。对于这类病人,同情、安慰和鼓励是心理护理得以见效的首要条件,首先和病人相互沟通,鼓励病人交谈,认真倾听病人的心声,使病人对我们产生信任和亲切感,交谈时的语言应亲切、科学,声音柔和,多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交谈中随时注意病人的表情,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渡过治疗难关,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在交谈过程中,还尽可能的激发患者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趣,这样可以消除病人的寂寞感,把集中在病情上的注意力分散和转移到其它方面。对持续顽固性疼痛患者,尽量采用语言暗示或替代药物暗示,避免其对麻醉药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动员社会及家庭的力量,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优越、舒适的治疗修养环境,提供多种需要之便,稳定患者情绪,培养其乐观主义精神,共同关心其生命质量,让其即便在临终前亦能体会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