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专家估计约有40%的癌症有预防的潜质,但是患上了癌症是不是就等于无法医治,生命是否就此划上句号呢?
答案:非也。
记者采访了一位末期癌症患者,看她怎样用乐观和科学的态度活出生命的又一道彩虹。
祸不单行,癌症早期变晚期
昨日,记者见到了短发的陈瑜,她显得十分干练。曾是一位媒体工作者的她,当年工作起来是个典型的“拼命三娘”。2001年8月,单位体检时,陈瑜被发现患上了卵巢癌。当时,医生表示肿瘤发现得很早,康复几率很大。倔强的陈瑜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癌症吓倒,她说自己是个爱为未来打算的人,所以边化疗边工作,“尽管身体很虚弱,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陈瑜回忆说,手术夺走了她整套生殖器官,“我心里一直认为,我的早期癌症只是个小病,不会将我打倒的。”祸不单行,2002年7月,一次复查后医生告诉陈瑜,“你的肿瘤已经广泛转移到肝、脾和盆腔。”陈瑜告诉记者,当时盆腔中有两个肿瘤、肝部有1个肿瘤、脾上更有无数个小肿瘤。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为什么这么快会变成晚期呢?
绝处逢生,病友相助齐抗癌
想不到,幸运之神出现了。仅仅两次化疗后,陈瑜“满肚子的肿瘤”都消失了。陈瑜并未因此忘形,她说:“我明白,重要的是今后的康复之路。”陈瑜坚持完成了5次化疗和25次放疗疗程后才出院。接下来,她开始上网寻找“同病相怜”的朋友,湖北、海南、北京的病友都有。认识的病友越多,陈瑜觉得自己越像个“小妹妹”,“好几个病友都是存活了十几年的,他们的抗癌经过对我是一种激励。”特别是一位在南山区的癌症患者胡大姐让陈瑜感觉特别温暖。“我第一次给她打电话,她爽朗的笑声就深深打动了我。”陈瑜说,当她听到胡大姐跟她说“我们都是自己找来的亲人”时,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当天下午,胡大姐就抱着一捧鲜花到陈瑜家看望陈瑜。陈瑜表示,胡大姐对她的影响很大。癌症患者抱团就像一根根细细的麻线拧成了粗粗的麻绳。
像市二医院著名的乳腺癌患者俱乐部——汝康会,成立6年就有了400多名会员,其中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0%到70%。该科室护士长宋淑芬表示,“病友间的互相交流康复方法、心理历程,绝对是良性互动。”陈瑜也认识了住在莲花北的长期肿瘤康复者戴老师,她患癌已经有20年了,如今70岁的戴老师依旧身体健朗。从此之后,陈瑜风雨无阻地每天早上9点到11点,跟随戴老师和众病友在莲花山上锻炼和交流。陈瑜打趣地说,“我们进行的是‘话疗’,除了打坐、锻炼外,更重要的是病友间的聊天、交流。”
内心平静,抗癌关键在于心态
经过8年多的抗癌之路,陈瑜也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她表示,首先,癌症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需要有正向思维。“不要把注意力过度放在癌症上,应该放在保持健康上。”她说自己有空就会打坐,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其次,要注意搜集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法。“求医不如求己,这句话我非常赞同。”陈瑜研究了“生机疗法”,就是经常使用有机食物和生食,每天早上一杯蔬果汁成为陈瑜和家人的早餐。多吃杂粮、素食也是陈瑜总结出来适合自己的养生食疗,每天中午陈瑜都会给自己煮上一碗由糙米、小米、莲子、荞麦等做成的“十谷饭”。
死于癌症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由于不正确治疗死的,还有三分之一才是因癌症病死的。恐惧心理是癌症患者康复的主要障碍之一,我们发现生存时间长的癌症患者都有乐观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和睦的家庭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些是癌症患者抗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个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