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肿瘤不再意味着死亡,长期生存有了可能。同时,对家庭也意味着将有更加长久的影响。身为病人的爱人,怎样和病痛中的他共同作战?
从发觉他身体的一些异常,到检查、求医、诊断、治疗计划的制订实施、后期的康复,你都亲身经历了,再没有人比你更清楚爱人的病情和心情。
最亲爱的人面临生命中前所未有的挫折和磨难,如何和他一起面对疾病?如何重整已经改变了的生活秩序?如何让自己一如既往、乐观地和他相爱?
你能为他做什么?
时至今日,肿瘤不再意味着死亡,长期生存有了可能。同时,对家庭也意味着将有更加长久的影响。身为病人的爱人,怎样和病痛中的他共同作战?
从发觉他身体的一些异常,到检查、求医、诊断、治疗计划的制订实施、后期的康复,你都亲身经历了,再没有人比你更清楚爱人的病情和心情。
最亲爱的人面临生命中前所未有的挫折和磨难,如何和他一起面对疾病?如何重整已经改变了的生活秩序?如何让自己一如既往、乐观地和他相爱?
你能为他做什么?
遭遇最难的疾病,会给病人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国外以及港台地区的医院,大多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处理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国内大部分地区暂时还没有真正针对这些问题的机构。所以,这样的角色,更多地只能由身边的人来承担。
“在得知疾病及治疗初期,请把自己变成一个海绵,无条件地接受她的任何不良情绪。”这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尔格—— 一个乳腺癌病人的丈夫——在和妻子共同抗战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的经验之一。
不过,当正式进入治疗阶段,就不要再做“海绵”,而是平静理智地一起准备接受治疗。
如果顺利进入康复期,则无须再“纵容”病人的特殊情绪,应该鼓励他回到社会,这是每一个癌症病人必须完成的功课。鼓励他们参加病友自发组织的活动小组,如北京玉渊潭公园就有一个抗癌乐园。小组活动可让病人分享别人不同的治疗经验,也可提供一个毫不避讳的倾诉氛围和社交机会,让病人逐步与别人接触,从而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