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八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记者获悉,恶性淋巴瘤已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沿海患者多于内陆,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淋巴瘤的迅猛增长,与现代人病毒感染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等有关,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环境或者不当的经常染发都可能导致淋巴瘤。"与会专家表示,恶性淋巴瘤已摆脱"绝症"定义,如果能做好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约六成淋巴瘤患者可获临床治愈。
淋巴瘤: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之一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按照肿瘤细胞构成不同,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病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洪小南教授介绍,我国的淋巴瘤患者中有85%~90%都是非霍奇金病淋巴瘤。从发病人群来说,淋巴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沿海患者多于内陆患者,城市多于农村。
值得警惕的是,恶性淋巴瘤虽然不是最常见的肿瘤,但其发病上升速度惊人。据悉,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且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恶性淋巴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环境污染与工作压力加速发病
淋巴瘤发病为何"来势汹汹"?洪小南说,这与现代人的环境、饮食、生活节奏等有很大关系。从环境上说,现代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机会增多、环境污染加重、接触有机溶剂染料过多等都易惹来淋巴瘤。曾接受电疗或经常接触辐射的人士患此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染发剂、除草剂、非法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也被证实与此病有关。
在饮食上,蛋白质摄入过高、维生素摄入过少会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此外,饮食上的随意性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生,人如果因为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当造成体质酸化,人体机能就会下降,引起肾虚、肝虚,进而使身体代谢循环变慢,体内产生酸性垃圾,在淋巴组织细胞系统内堆积,增加组织癌变的可能。
在生活节律上,现代人工作压力巨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也是淋巴瘤的诱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长期精神紧张,加上工薪阶层经常熬夜,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免疫功能差被证实与淋巴瘤密切相关。
淋巴结肿大 并非就是淋巴瘤
淋巴瘤的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它发生的部位不一样,其症状表现也不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淋巴结迅速增大,一般没有痛感。因此,如果临床上出现了淋巴结肿大,但经治疗无效的病人要警惕是否患有淋巴瘤。除了淋巴结肿大外,患者还常伴有全身的症状,比如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姜文奇教授说,淋巴瘤最常发生的位置是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但并非在这些位置摸到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其实病人发现了淋巴结肿大,有经验的医生一摸就知道是不是淋巴瘤。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摸起来像是硬橡皮,有一定韧性,无痛。"姜文奇说,不过由于患者不具备专业知识,还是不能靠"自摸"来判断病情,而要到医院检查。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是切除病变部位活检。
系统治疗 六成患者可治愈
淋巴瘤有13种常见病理类型,其中最多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美淋巴瘤诊治中心王华庆教授介绍,过去30年中,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被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长期无病存活率生存率不超过40%。
而现在随着淋巴瘤诊疗技术的进步,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从单纯的放疗和化疗进入生物靶向治疗时代,单纯的CHOP方案已不再是标准方案,目前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好。王庆华说,通过8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58%的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43.5%的患者可获10年长期生存。
洪小南提醒,要想获得淋巴瘤的良好治疗效果,首次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除了早发现、早诊断外,初次治疗的分型是否准确、治疗是否规范等都决定了淋巴瘤能否得到治愈。为此,淋巴瘤的治疗选好医院、找好医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