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癌症治疗必须要谈癌的转移,癌症治疗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抗转移治疗,对于癌症转移的认识中医可以追溯到《内经》时代,《内经》将转移称作“传舍”,传指癌毒的传播、扩散,舍有居留之意。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内经》认为“虚邪中人”,“ 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积”(癌瘤)形成后,可以不断地发生传舍(即转移),以至于“邪气淫溢。”《内经》时代的医家不仅认识到肿瘤可以发生传舍,而且对其过程、机理、途径及范围等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①“传”,指癌毒自原发部位发生播散;
②“舍”,即扩散的癌毒停留于相应的部位,形成转移瘤;
③转移瘤也可继续发生“传舍”,即所谓“邪气淫溢,不可胜论”。
临床上为何会出现癌瘤转移呢?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因素:
①癌毒是癌瘤发生和发展的直接病因,也是造成癌瘤转移的内在的根本因素。其特性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易于扩散,一是易于耗散正气,导致正虚不固。癌毒的产生与转移均本于正虚。癌瘤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癌毒向原发病灶周围的侵袭扩散;进入中期,癌毒沿络脉、经脉流散,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形成转移病灶;癌毒淫溢,更耗正气,双方力量此消彼长,正气固摄能力愈弱,癌毒的传舍趋势愈盛,形成恶性循环,逐渐进入晚期。
②恶性肿瘤自始至终表现为一系列的正气为癌毒所消耗的过程。癌毒的产生,癌瘤的发生与发展均本于正虚,随着病程的进展,癌毒不断地耗散正气,致正虚证候不断加重,正虚则其外抗、内固癌毒的能力下降,导致癌毒扩散,疾病进展,最终出现多处转移,发生多脏器衰竭、恶病质,此系正气耗竭,阴阳离决的表现。此外,“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机体某一脏器或组织局部的“正虚”,亦是癌毒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
③机体某一局部的气滞、血瘀、痰凝是癌毒扩散和转移的适宜土壤与环境。临床肿瘤患者除表现一系列的正虚证候之外,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气滞、血瘀及痰凝的证候。癌毒在沿经脉、络脉播散过程中,为诸邪所阻,局部气血失和,痰瘀毒聚,即可形成转移瘤。由上可见,癌毒的传舍趋向是造成转移的决定的内在因素。全身及局部的阴阳气血之虚,是癌瘤转移的必要条件。气滞、血瘀、痰凝是外在因素,也是
癌瘤转移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