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易出现淋巴结或血道转移。7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Ⅲ期和Ⅳ期,而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不能预防远处转移,故临床推荐采用化疗治疗鼻咽癌。治疗复发和转移性鼻咽癌的传统单药包括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药物。顺铂可能是最有效的药物,多数研究剂量为80~100mg/m2,有效率14%~41%,平均28%。近年新药中对鼻咽癌有效的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宾、异环磷酰胺等。
放疗+化疗有三种不同结合方式:
1、诱导化疗
先给2~3周期化疗,待肿块有缩小后开始放疗。
诱导化疗适应症:①原发灶范围广泛者(T3、T4);②颈淋巴结巨大者;③鼻咽症状明显者。
药物选择应以PF方案(顺铂+氟尿嘧啶)为主,适当增加1~2种化疗药物亦是可取的。目的是加强对局部的控制,可能缩小照射体积。用PF方案,经2~3周期化疗后,有效率平均为87.3%左右。
尽管目前报道化疗+放疗综合治疗结果不一,但诱导化疗对鼻咽癌症状改善,如头痛、血涕、鼻塞迅速缓解,甚至脑神经恢复和颅底骨破坏的修复是有益的。
2、同期化放疗
同期化放疗是目前治疗局部晚期实体瘤常用的综合治疗模式。其优点在于化放疗产生协同作用,提高肿瘤的杀灭作用
同时亦有助于消灭远处的亚临床转移灶。与单用放射治疗相比较,同时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放化疗同时进行未明显提高头颈癌手术并发症。放化疗同时进行是包括鼻咽癌在内的头颈癌的标准治疗手段。
3.辅助化疗
即放疗完成后略作休息(半个月~1个月),然后开始化疗,希望能在放疗控制头颈部病变基础上降低血行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遗憾的是在一系列鼻咽癌辅助性化疗的临床研究中,所得结果尚不一致。迄今为止,其他随机研究结果也未能显示出辅助性化疗对降低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有任何帮助。
对鼻咽癌有效的药物有:顺铂(PDD)、卡铂(CBP)、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博莱霉素(BLM)或平阳霉素(PYM)、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等,而以铂类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较好,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有:①PF方案(PDD+5-Fu),②PFB方案(PDD+5-Fu+BLM),③PFA方案(PDD+5-Pu+ADM),④CF方案(CTX+ADM),⑤CBF方案(CTX+BLM+5-Fu),⑥CO方案(CTX+VCR)。
联合化疗方案
1)CF方案 环磷酰胺与氟尿嘧啶均为广谱抗癌药物,对鼻咽癌有一定疗效。常用剂量为环磷酰胺800mg,氟尿嘧啶500 mg,静脉注射,每周1次,4~6次为一疗程。有效率为82.6%。
2)PF方案 联合应用顺铂和氟尿嘧啶对鼻咽癌有较好的疗效,显效快,但缺点为缓解期短。顺铂20mg/m2和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连用5d后休息2周;可用2~3个疗程。此方案用于放疗前可使肿瘤缩小,有效率为93.7%。
3)PFA方案 顺铂20mg和氟尿嘧啶500mg,静脉滴注5d;阿霉素40 mg/dl静脉注射。3~4周后重复一次,有明显缩小肿瘤作用。
4)PFB方案 氟尿嘧啶500~750mg/次,顺铂30mg/次,静脉滴注,第1、2、3天;争光霉素15mg,肌肉注射,第1、5、8、11天。3周后再进行一疗程。有效率为80%,注意争光霉素过敏反应和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