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为放化疗较敏感的头颈癌。化疗与放疗不同形式的联合应用,特别是同期放化疗,使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远期生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但因为化放疗对身体副作用较大,还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或寻找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
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天然防御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入和进步,生物治疗已经逐渐发展为治疗肿瘤的第4种手段。肿瘤的生物治疗其有别于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肿瘤的生物治疗不仅可单独应用,也适于与手术、放疗及化疗联合应用,且不产生严重副作用,而且很快在生物高技术相对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起来。
1、过继免疫疗法
是将具有杀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传输或回输给肿瘤患者,从而使效应细胞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方法。过继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希望的肿瘤生物疗法之一。
2、单克隆抗体
把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与细胞毒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和毒素等)连接起来,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把细胞毒性物质集中到肿瘤部位,可更有效的破坏肿瘤细胞结构,即所谓的“生物导弹”或“导向治疗”。
3、肿瘤疫苗
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ASI),是用减毒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特异性抗原或非致病性的或微生物来刺激患者的免疫,以引起免疫应答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包括肿瘤细胞型疫苗、肿瘤相关抗原疫苗、病毒型肿瘤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细胞因子、干扰素、白介素、基因治疗等都有其抗肿瘤的独特优势,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靶向治疗
由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借助各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亲和作用的物质作为载体,将治疗药物或制剂定向作用于肿瘤组织,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功能的研究方法。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要求是药物在肿瘤部位有相对较高的浓度,能存留较长时间,且对肿瘤靶细胞有较强的杀灭活性。临床试用新药:
1、吉非替尼(gefitinib, ZD1839, Iressa)
强有力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在相当一部分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如结直肠癌、鼻咽鳞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肾癌和脑胶质母细胞瘤等。现在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在肿瘤细胞的生长、修复和存活等方面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它的过度表达常预示病人预后差、转移性、生存较短等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抑制剂可能是通过促凋亡、抗血管生成、抗分化增殖和抗细胞迁移等方面而起作用。吉非替尼首先在日本进行Ⅰ期研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皮肤反应等。大量的研究集中在Ⅱ、Ⅲ期观察上,Ⅱ期在欧、美、日的结果有效率为12~19%。另有30%的病人症状改善、病情稳定。是一个很好的二、三线药物。两国病人对吉非替尼的反应有相当差异。目前在我国和世界各地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表明吉非替尼能提高很多常见抗肿瘤药物的抑瘤效果,但在临床上尚无结论。
2、它赛凡OSI-774(Tarceva)
可选择性的直接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并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的自身磷酸化作用,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停止和走向凋亡。它赛凡(OSI-774)在Ⅱ期临床研究中表明,经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阳性的15名非小细胞患者在铂类失败后,有3名稳定(SD),40%获益。42名鼻咽癌有3名SD,24%获益。目前,结合化、放疗的联合应用也正在进行中。
3、西妥昔单抗C225(Cetuximab)
是免疫球蛋白IgG1的人源化嵌合单抗,可以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和其后的肿瘤生长。临床上对结肠癌、鼻咽癌有效。2004年FDA批准(西妥昔单抗)C225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