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是由骨和软骨围成不规则的空腔,其内面覆以粘膜和皮肤。鼻腔被鼻中膈分成左、右两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以鼻后孔通于咽腔。每侧鼻腔均分为前、后两部,前为鼻前庭,后为固有鼻腔。
为鼻翼所围成的空腔,内面衬以皮肤,长着粗硬的鼻毛,有过滤灰尘的作用。由于该处缺乏皮下组织,故发生疖肿时,疼痛较为剧烈。
为鼻腔的主要部分,临床上常简称为鼻腔,由骨性鼻腔被覆以粘膜构成。在其外侧壁上可见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以及各鼻甲下方分别形成的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的内侧壁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覆以粘膜而构成。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由骨性鼻旁窦衬以粘膜而成,共有4对,都开口于鼻腔。其中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至鼻旁窦引发鼻旁窦炎。上颌窦的开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症化脓时,常引流不畅致窦内积脓。鼻旁窦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湿度,并对发音起共鸣的作用。
1、上颌窦 居上颌骨体内,为鼻窦中容积最大者,平均约13毫升。其上壁即眼眶底壁。底壁为牙槽突,与上颌第二双尖牙(有时达尖牙)及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内壁系鼻腔外壁一部分窦口开口于中鼻道,窦口较高位,不利于引流。
2、筛窦 位于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呈蜂房样,每侧有筛房约3-15个。分前后两组,前组开口于中鼻道,后组开口于上鼻道。外壁有与眶内容物相隔的纸样及泪板骨,壁薄如纸。内壁相当于鼻腔内壁的上鼻甲和中鼻甲。下壁为筛泡,位于中鼻道内。顶壁是额窦底壁或颅前窝的一部分。前壁与上颌骨额突及额窦相接。后壁可达蝶窦前壁。
3、额窦 前壁为额骨外板,较坚厚,含骨髓。后壁为额骨内板,有血管穿过此壁进入硬脑膜。底部为眶顶及前组筛窦之顶。底壁内侧有额窦开口,经鼻额管通入中鼻道前端。内壁为两侧额窦中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