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性检查:
(1)血清钙:高血钙是本症最主要的生化指标,最具诊断价值。若只测定一次,仅1/2病人呈现。有许多病人需要在同一实验室重复几次化验才能发现。血钙>2.6mmol/l才能诊断高血钙。
(2)血清磷:正常成人为0.97~1.45mmol/l,儿童为1.29~2.10mmol/l。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80%病人血磷降低,因甲状旁腺素“溶骨排磷”作用所致。必须强调空腹测定血磷反而会下降。
(3)24小时尿钙排量:我国成人24小时尿钙排量1.9~5.6mmol(75~225mg),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尿钙排量增加。>250mg有诊断意义。
(4)24小时尿磷排量:正常24小时尿磷小于1g,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常增高。但受饮食因素的影响,其诊断意义不如尿钙排量那么重要。磷清除率(CP)对甲旁亢有60-70%诊断意义。
(5)尿CAMP(环磷酸腺苷)测定:80%的甲旁亢病人尿中CAMP增高。尿CAMP的排泄率反映了循环中有生物活性的pth的浓度。
(6)肾小管再吸收磷试验(TRP):正常时若每天摄入800~900mg磷的条件下,磷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能吸收80~90%即TRP80~90%。甲状旁腺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抑制到10~70%,低于78%即有诊断意义。
(7)尿羟脯氨酸(HOP)测定:甲状旁腺素可以引起溶骨,使骨有机基质溶解,因此尿中HOP增加。
(8)甲状旁腺素(PTH)测定:原发性甲旁亢中,55~95%病人的血清中PTH明显增高。如血钙增高时PTH增高对甲旁亢有特殊诊断意义,所以PTH和血钙必须同时测定。
(9)钙负荷试验:正常人静脉输钙后,血钙浓度增高,PTH减少。但甲旁亢患者血钙对PTH的负反馈障碍。所以钙负荷后PTH并不下降或轻度下降。正常人明显下降,甚至抑制到0。该试验仅使用于PTH增高,血钙增高不明显的可疑病人。
(10)皮质醇抑制试验:主要用于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钙血症。甲旁亢患者口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强的松60mg/天)连续一周,血钙大多不下降。其他原因如维生素D中毒,骨髓瘤,转移性肿瘤,类癌,牛奶碱中毒等血钙能抑制。甲旁亢患者大多不能抑制。
2.定性检查:
由于原发性甲旁亢大多为甲状旁腺腺瘤,故影象学检查可提示病变部位利于手术探查。
(1)B超:有效率为70~79%,可以发现0.5~1cm的肿瘤,假阳性仅4%。但不能发现异位和胸骨后甲状旁腺病变。
(2)X线检查:对骨型及混合型患者必须作各部分的X线检查,即颅骨,下颌骨,胸骨,骨盆,胸、腰椎,四肢长骨,双手,双脚摄片,最早的X线征象为骨膜下骨吸收,可发生在骨质疏松前。
(3)颈部及纵隔CT检查:对颈部病变意义不大,后纵隔无法用CT发现。上纵隔的阳性率67%,发现的最小病变为1.6cm,仅限于第一次颈部手术失败患者,利用CT对纵隔病变可能有效,总的阳性率为29%。
右甲状旁腺瘤。增强CT显示右甲状腺下极下方,食管气管隐窝区卵圆形肿块,轻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