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分析:
真皮内有边界明显的瘤细胞群,胞核较正常稍大,呈卵形或长形,胞浆少,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间无间桥,因此,像很多细胞核密布在一个共同浆液中,细胞核染色无显著差异。有时可见细胞多核或核深染或呈不规则星状核。瘤细胞群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在最外层排列成栅状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瘤组织周围常可见到许多幼稚纤维母细胞及成熟的纤维细胞混杂一起。基底细胞癌间质含有粘蛋白,在制作切片时间质收缩,使间质与肿瘤团块边缘呈裂隙状分离,对本病诊断有一定意义。由于正常基底细胞具有多向潜在分化的能力,故分化良好的基底细胞癌中可有毛发、皮脂腺或大汗腺等。在组织病理学上基底细胞癌可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两大类。未分化型可表现为实性型、色素型、纤维化型或硬斑状、浅表型。实性型可见多少不一、形态不同的癌肿团块埋在真皮内;色素型瘤细胞间有较多黑色素;纤维化型或硬斑状型具有显著的结缔组织增生,结缔组织成条束地包绕瘤细胞群;浅表型在表皮下有较多短小的花蕾状瘤细胞团。分化型可出现向毛发结构分化的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向皮脂腺分化的囊肿型基底细胞癌,向大汗腺分化的腺样基底细胞癌等。
基底细胞癌。
(a)低倍镜下见完整表皮下方的毛囊皮脂腺泡和深染的肿瘤细胞。(b)高倍镜下见细胞岛周围的柱状细胞。
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于50~60岁。由于流行日光浴和户外活动,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30~40岁的发病率上升。男略多于女。在白种人中较多见。部位以表皮较薄富有皮脂腺及经常受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为最多见,如鼻翼、内外眦、额、颞、颈等处,发生在躯干者占10%左右。在温带地区以单发性癌多见,而在热带或近赤道区可见多发性癌或面部以外区域的皮肤癌。
(2)基底细胞癌早期为淡黄色或粉红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结,表面光滑,伴毛细血管扩张,质地硬,常无疼痛或压痛。如病灶位于较深面者,其表面皮肤略呈凹陷,且失去正常皮肤的色泽和纹理;经过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后,其表面出现鳞片状脱屑,之后反复结痂、脱屑,表面出现糜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其中央形成一表浅性溃疡,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
(3)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结节溃疡型和结节型:最常见,多位于头颈部,中央凹陷,边缘不规则,可由于外伤而出血,发生如虫蚀样溃疡。
②色素沉着型:多发生于皮肤黝黑的病人,表现为褐色或黑色结节,需和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③硬斑型:常位于头颈部,状如浸润性黄色硬化瘢痕样斑,边界不清,无毛细血管扩张,可损害皮肤,常被延误诊断。
④浅表型:多见于躯干、肢端和颈部,较平坦,红斑样,线样边界,必须和银屑病和湿疹相鉴别。
⑤囊型:多为面部的半透明蓝灰色结节。
⑥光泽苔藓纤维上皮瘤:多位于躯干下部及股部,呈无蒂状生长。
⑦角化过度型:见于头、躯干和四肢,需和日光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银屑病相鉴别。
⑧多中心型:多见于面部,呈巢样斑块,伴有溃疡和瘢痕。
⑨其他:包括巨型外生型基底细胞癌和巨孔型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此早期病变开始形成中心溃疡时,表现为典型的半透明、珍珠样结节。
爱心提示:以上仅供您对您感兴趣的肿瘤细胞类型有个印象,认清并真正读懂并没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