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行细胞癌
移行细胞原位癌。细胞全层极向消失,可见不规则增大的细胞核。箭头所示为一非典型核分裂,这可能提示本例为一非整倍体。
约占膀胱癌的90%,分化程度不同,包括从分化良好的乳头状非浸润性癌到高度未分化的浸润性癌。其中约70%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25%~30%为分化程度不同的浸润性癌。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将移行细胞癌分为三级。
(1)移行细胞癌Ⅰ级:癌组织呈乳头状,乳头表面被覆的移行上皮较厚,细胞层次较多,缺乏从底层到表层由柱状细胞到扁平细胞逐渐分化的现象。有些癌细胞可浸润固有膜。
移行细胞癌。(a)Ⅰ级乳头状肿瘤表现为被覆盖增生的尿路上皮乳头。(b)尿路上皮各层分化成熟。细胞核轻到中度增大,从而呈轻度深染,排列拥挤。
(2)移行细胞癌Ⅱ级:肿瘤呈乳头状、菜花状或扁平无蒂,表面常有坏死和溃疡形成。
移行细胞癌。浸润性级病变,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穿插于肌束间或浸润于肌束内。
(3)移行细胞癌Ⅲ级:部分为菜花状,底宽无蒂,或为扁平的斑块,表面常有坏死和溃疡形成。癌细胞高度未分化;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很少有或无乳头状结构,有的形成不规则的癌巢,有的分散。癌组织常浸润到膀胱壁肌层深部,并可穿过膀胱壁浸润到邻近器官,如前列腺、精囊、子宫和腹膜后组织等。
移行细胞癌。此例高分级肿瘤在病变的中心呈显著灶状的磷状分化。这一病变需与鳞状细胞癌鉴别,后者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珠。
各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乳头状瘤都有复发倾向,并且复发的肿瘤分化往往更不成熟。有些分化不好的移行细胞癌部分可有鳞状化生,生长较快,预后较差。
移行细胞癌。标本示3个大的和2个小的乳头状肿瘤。此前对另一个乳头状肿瘤行经尿道切除术引起右后侧壁溃疡。
2.鳞状细胞癌
较少见,约占膀胱癌的5%,常在膀胱移行上皮鳞状化生的基础上发生。许多病人有慢性炎症合并粘膜白斑。鳞状细胞癌有时可形成肿块突出表面,多数为浸润性,表面常有坏死和溃疡形成。
鳞状细胞癌。肿瘤因坏死、溃疡而边缘隆起,表现为肿瘤和周围黏膜有明显边界。膀胱内可见多发结石。
鳞状细胞癌。此型高分化肿瘤可见成片的多角形角化细胞,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并可见细胞外角化和角化珠形成。
3.腺癌
很少见,占膀胱癌的1~2%。膀胱腺癌可来自脐尿管残余、尿道周围和前列腺周围的腺体、囊性和腺性膀胱炎或移行上皮的化生。有些腺癌可产生粘液。这种肿瘤可向粘膜表面突出,发生坏死和溃疡,并可向深部浸润膀胱壁,有些肿瘤表面可有大量粘液覆盖。
爱心提示:以上仅供您对您感兴趣的肿瘤细胞类型有个印象,认清并真正读懂并没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