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大肠癌呢?研究表明,饮食、环境、遗传、种族等因素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以日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相同,属于大肠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日益上升。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患者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
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大肠癌呢?研究表明,饮食、环境、遗传、种族等因素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以日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相同,属于大肠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日益上升。
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患者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肠镜即可确诊此病。息肉究其来源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过瘦的人和过胖的人易患肠癌,可能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单纯胖瘦跟大肠癌关系是间接的。比如过胖的人往往运动少有糖尿病。
我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就是说糖尿病病人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所以说运动少和糖尿病这两个都是大肠癌发病的因素。过瘦的人他可能也是跟免疫系统低下有关系,比如说,尤其是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这样可能跟大肠癌有关系。
据介绍,在我国,大肠癌有60%发病在直肠部位。“在疾病早期,症状较隐匿,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随着癌
肿的增大与并发症的发生才出现症状,超过80%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王磊教授十分惋惜地说道。
哪些人最容易被大肠癌“盯上”?
王磊教授特别强调,大肠癌的发生和饮食习惯有很密切的关系。他说:“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不太新鲜冷冻食物、红肉摄入多,爱好酗酒吸烟都是大肠癌主要诱发因素,像新鲜的蔬菜、水果、海带这些碱性的食物则可以帮助平衡肠道菌群,从而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生。”
他还专门补充说:“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容易被大肠癌盯上。比如不爱活动、长期久坐会使得肠道的收缩或蠕动变慢,使便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大便在肠道滞留的时间变长,这样有害的物质被大肠吸收到体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不仅仅会引起便秘,还会诱发痔疮,同时与大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相关因素。”
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大肠癌呢?研究表明,饮食、环境、遗传、种族等因素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以日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相同,属于大肠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日益上升。据日本癌症协会统计,1947-1978年,大肠癌的死亡率大约增加了2倍,而其他各种癌症如肺癌仅上升60%,胃癌和子宫颈癌分别下降30%和60%。
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所致。我国近年来城市中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也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第二,环境和大肠癌的关系很密切。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吸烟容易引起大肠癌。第三,就是遗传因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对于确诊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散发性遗传性大肠癌的患者的后代,要密切追踪随访。同时,也不能忽视大肠的一些称为息肉的良性肿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
年轻人得大肠癌有什么特点:
1、发现时大多为晚期:医学上将大肠癌分为4期,第一、第二期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第三、第四期属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在确诊的青年大肠癌患者中,第三、第四期患者占到50%到80%。
2、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差。年轻患者得恶性大肠癌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再加上就诊时间普遍较晚,与老年人相比,年轻患者的预后也明显较差。
3、出血被忽视:由于就诊时大多已经到了晚期,极易发生肠梗阻,因此,约40%的青年患者以腹痛为第一表现。而此前的出血症状则往往被当作痔疮,造成病情的误诊和耽搁。
受西方元素影响,城市市民逐渐接受了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西式饮食,而此类食物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易导致大肠菌群组成紊乱,促使致癌物生成和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多肉少菜的饮食比例也相应增加,大肠癌患病率当然随之“水涨船高”。
如同生活垃圾在桶里放久了,垃圾桶会随着垃圾一起腐烂一样。大便就是人体的“垃圾”,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较长时间累积在肠道的话,粪便内的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对肠黏膜造成伤害,从而诱发癌变。另外,不少年轻人士平时工作紧张、烟酒过度致使身体抵抗力降低,一旦受到癌症“侵袭”便招架不住,早早败下阵来。
防微杜渐,如何预防大肠癌
在近期举办的“对话希望——聚焦中国大肠癌防治”研讨会上,中国抗癌协会的副部长呼吁:在我国,早期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始终徘徊在10%-15%。事实上,大肠癌如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因此,开展大肠癌的早查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常来说,早期大肠癌症状非常隐匿,如果腹部右侧出现癌变,一般感觉不到特别症状。而如果腹部左侧出现癌变的话,症状之一就是便秘加重。不过不少人却对便秘不以为然,不少临床医师也容易将腹痛、腹泻、便血等误诊为痔疮、菌痢或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