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科是国内最早开展核医学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的单位之一。现拥有三探头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各种实验室设备和用于内放射治疗的病房,具有经验丰富的学术团队。先后获得卫生部、国家教委、上海市卫生局重大科技进步奖多项。目前开展的临床工作包括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显像和治疗两大部分。
诊断项目:利用微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对疾病进行诊断。主要反映病灶局部的血流、功能和代谢情况,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具有无创、检查过程简单、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核医学科开展的检查项目有:
1.葡萄糖代谢显像(g—PET):可以敏感的发现具有高代谢特点的肿瘤病灶,对肿瘤的分期和再分期以及判断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准确鉴别“存活”心肌与“梗死”心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2.核心脏病学检查:包括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PCI术后以及药物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心肌细胞的活力。左、右心室功能测定;评价室壁运动和化疗后心肌损害损害程度。
3.神经系统的核医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灶定位、偏头痛定位诊断、肿瘤复发或放疗后术后和瘢痕的鉴别,心理障碍患者的脑血流状况的评估等。
4.内分泌系统核医学: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异位甲状腺的诊断;颈部肿物性质的诊断和鉴别;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以及内照射治疗。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的诊断。
5.骨骼系统的核医学: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青枝型、疲劳性骨折的诊断,移植骨血供和存活情况的评估,原发性骨肿瘤血供情况和全身骨转移情况的评估,代谢性骨病全身骨骼情况的评估。
6.消化系统的核医学检查: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消化道蛋白丢失的诊断,食道通过情况、胃排空和胆囊功能的评估,胃食道返流的诊断,门脉高压的测定等。
7.肺通气和灌注显像: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是对于肺外周小血管的栓塞具有重要价值;肺通气、灌注功能的评价,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程度评估。各种原因导致的右向左分流的定性和定量诊断。肺移植术前分肺功能的评估、移植肺功能的评价等。
8. 肾动态显像:肾动脉狭窄或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损害的评价;糖尿病等原因导致肾微小血管病变后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移植肾的监护等。
9. 淋巴显像: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及生理功能;了解恶性淋巴结瘤的累及范围等。
10. 14C呼吸试验:呼吸试验的原理是基于幽门螺旋杆菌(Hp)在体内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因此若给感染Hp的患者口服同位素标记的碳的尿素溶液,则尿素被分解后产生的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从肺呼出。可收集呼气样本,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或用气体同位素质谱议检测同位素标记CO2的量,检测H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88%,Hp清除后则呼出减少或消失。呼吸试验具有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优点。国外已将其作为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的最好办法,且适合于大规模流调,它优于血清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表明目前是否有Hp感染,而非曾否感染过。
治疗项目: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特异性的与病灶结合,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目的。由于β射线在体内的有效射程很短,不会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以及周围环境造成损害。目前开展的项目包括:
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131I治疗:口服适量的放射性131碘,基本上可以达到一次治愈,而且复发概率很小。
2.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利用其转移灶保留了部分正常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口服适量的放射性碘,利用其发射出的射线,达到摧毁转移灶的目的。具有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3.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治疗: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直接沉积在骨骼的转移病灶上,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起到消除水肿,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与双膦酸盐药物相比,该类药物治疗具有与转移灶结合更加紧密,转移灶局部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4. 敷贴治疗:利用发射出的β射线放射源直接伏帖在体表,用于治疗体表的先天性毛细血瘤、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慢性湿疹等。
门诊时间:周一、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