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心内科拥有国内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中的许多“第一次”:1954年首次报告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开展左心导管检查;1963年首先报告用染料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5年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1989年在国内最早设立心肌炎专科门诊,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型;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 1999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医、护、技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心内科目前开设4个病房(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开发病床190余张。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15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际著名的中心,早在1973年,陈灏珠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无论数量、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开展了门诊病人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解决病人住院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1999年在华东地区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的 “绿色通道”,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症介入治疗150例左右,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旋磨等高难度的特色介入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经冠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终末期心肌病的研究。冠脉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年,2005年为1113例,成功率超过98%,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是国内唯一被权威的美国TCT会议邀请进行手术演示转播的心脏介入中心,且2005年2006年连续两次受到邀请。还多次参加其他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包括欧洲JIM,日本CCT以及印度介入心脏病会议等的手术转播,其中由学科带头人葛均波教授演示的逆行对吻导引钢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左主干病变在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TCT大会上现场直播时,流畅新颖的手术技术引起了国际专家的惊叹,心内科在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高超的技术水平在会议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不断增加。06年8月受到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内科的邀请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两院间的学术交流。
心内电生理和起搏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不仅起步早,有着多项“全国首次”的纪录,而且近年来掌握先进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使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Pruka700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超过500例,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近年完成了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200例,是2005年全国超过百例的四大中心之一,随访一年后复发率低于2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山医院心内科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单位之一。
目前已累计植入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近4000例,具有丰富的植入、随访经验。近年每年植入数量近400台,生理性心脏起搏超过40%,植入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双房同步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脏起搏、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处于上海市领先地位。
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疗法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对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山医院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仅2005年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90例,位居全国前列。
中山医院心内科为全国首批获准进行心血管病临床药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参加了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担任国内牵头单位,为循证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