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3科(胃肠胰腺外科),现有床位130余张(一区70张,二区60张),每年完成各类手术两千余台次。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中级职称人员3名,在胃肠及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西部地区胃肠道和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心, 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临床实力。尤其近年来,在学术带头人周总光主任的带领下,获得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胃肠外科正实施以:治疗-专业化,医嘱-标准化,病历-路径化,手术-标准化,流程-一体化,随访-系统化,成本-最佳化,医护-整体化为核心的八项临床改革方案,为成为国际一流专科医学中心而不懈努力!
学术带头人简介
周总光,男,55.01.21出生,四川眉山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第四批特聘教授(外科学),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三(胰腺、胃肠外科)主任;消化外科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周总光教授1980年1月毕业于华西医大医学系,以后一直从事普外临床工作;1986~1989 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主攻胰腺微循环形态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2~1995留学奥地利Linz(林茨)大学林茨总医院普外科和西德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外科医院,主攻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获医学博士学位、上奥州医生执照、工作许可及奥地利居留权。1995年12月应华西医大附一院石应康院长邀请回国,在华西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外科)工作至今。
从事外科学工作多年,在胰腺外科和微创外科领域成绩突出,在国内的实验基地取得了多项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首次在国际上获得多项胰腺微循环重要发现:①在国内外提出了胰腺小叶内动脉是终动脉的概念,从微循环角度揭示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因学上长期未能阐明的解剖学基础;②证实了胰腺小叶内动脉括约肌的损伤及其痉挛是急性胰腺炎早期致缺血关键因素;③发现了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通道,并命名为胰岛-胰岛门脉通道;④ 揭示了灵长类胰岛岛内微循环流向存在由周围部流向中心区和由中心区流向周围部两种模式;⑤ 证实胰腺内分泌- 外分泌门脉通道存在对不同腺泡区域产生影响的两种类型。该研究为阐明胰腺内外分泌部之间的整体机能、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不同胰岛细胞内分泌激素间的局部反馈与调节机制、胰岛移植后血管再生及胰腺微流变学的影响因子等前瞻性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近年,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80多篇;国际核心期刊《Clinical Anatomy》 给予了1996年第一期杂志封面图和论著首篇刊载的荣誉。研究成果载入美国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著名大学主编的专业工具参考书 。国内外同行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成果对于阐明胰腺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防治乃至整个胰腺学科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达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周总光教授也是我国微创外科的著名专家,技艺精湛,已用微创外科手段已为5000多例患者解除了痛苦而无并发症,良好的手术效果为广大患者赞誉并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权威的认可。 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创外科视听教材、国家“九五”重点音像制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年,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又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国内外同行权威的首肯,英国皇家医学会结直肠外科主席Heald教授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年来,周总光教授先后应邀在广州、汕头、上海、北京、天津、贵阳、西安、重庆、南宁、佛山、绵阳、涪陵、攀枝花等城市作手术表演;并多次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天津大学、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汕头大学、贵阳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国际/全国学术会上作专题报告或手术演示;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专家也前来华西医院寻求合作、磋商技艺。目前该项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